近日,《汕頭市開發區總體發展規劃(2019—2035年)》獲汕頭市人民政府批復同意實施。記者6日從市發展改革局獲悉,作為全省“一核一帶一區”沿海經濟帶的重要一極,市內的汕頭高新區、汕頭保稅區等6個開發區,已納入全國、全省開發區的總體布局,為強化“一帶”產業發展主陣地提供有力支撐。
根據這份總體規劃“大綱”,我市到2035年規劃各類開發區10個,總規劃面積達131.52平方公里,打造區域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和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發展平臺,引領全市經濟結構優化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依托特區、港口、對臺、僑鄉、海洋和區位優勢,開發區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范區、海峽西岸經濟區和汕潮揭都市圈兄弟城市的協同合作,構建生產、貿易與服務支撐體系相配套的“兩核七區”整體空間結構。其中,“兩核”即汕頭高新區和汕頭保稅區;“七區”即金平現代高端產業集聚區、龍湖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濠江現代臨港產業集聚區、澄海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潮陽循環經濟產業集聚區、潮南紡織服裝產業集聚區、南澳濱海旅游產業集聚區。
值得一提的是,在總體規劃的基礎之上,我市將探索實行“一區多園”疊加“園區+市區鎮(街道)協同、園鎮聯動”、“園區統籌組團發展”等管理體制模式創新,建立用地開發強度、土地投資強度、人均用地指標的管控和綜合效益等方面相掛鉤的土地利用績效考核評估體系,推動開發區高質量發展。
市發展改革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這份總體規劃,我市將加快要素資源整合,主動承接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范區產業轉移,強化重大項目導入,共融共生促進我市產業升級,全力打造與省域副中心城市相匹配的現代產業體系。
(記者黃澤春)